贴秋膘书目|一道鱼肉料理的前世今生

2022-15-11

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一道南美家常菜——ceviche(柠汁腌鱼生)。这道开胃凉菜是秘鲁的国民美食,也广泛流行于智利、厄瓜多尔、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。Ceviche做法简单,所用食材也很常见,所以我把菜谱搬过来了,爱做饭的朋友可以在家试试。

准备材料:

500克去皮剔骨的新鲜海鱼,切骰子粒。品种不限,用鲜虾仁替代亦可。
大量鲜榨柠檬汁
1个中等大小的紫洋葱,切细丝备用
2个番茄(500克左右)切丁备用
香菜末
黑胡椒末

做法:

🐟生鱼丁、洋葱丝放入耐酸质地的容器中,倒入柠檬汁。柠檬汁用量较大,必须浸没所有鱼肉,第一次做的朋友尽量多准备。为了不浪费,可以选一个底面积略小但比较深的容器,别用大浅盘子哦。

🐟放入冰箱冷藏腌制4小时以上,直到鱼肉质地发生变化,从透明变为白色。柠檬汁可使蛋白质凝固,并杀死大部分细菌,但生食鱼肉仍有健康风险,对此忌惮的朋友也可以将鱼肉烫熟再腌制。

🐟按口味喜好保留一部分柠檬汁,多余的滤出。这种腌过鱼的柠檬汁味道实在太猛,秘鲁人称之为“老虎奶”(leche de tigre),用之解宿醉。

🐟放入番茄丁和香菜末,搅拌均匀,放入盐及黑胡椒末调味,装盘。

🐟掌握最基础的版本之后便可以尝试加入其他食材,比较流行的有青椒丁、黄瓜丁、牛油果丁等。

🐟

我吃过好多次ceviche,毛茸老人还亲自下厨做过ceviche,但我们除了酸得直嘬牙花子之外,从没考虑过这道菜是打哪儿来的。毕竟厄瓜多尔小饭馆的墙上也不写“Ceviche的传说:印加皇帝瓦伊纳·卡帕克六次南巡海边……”
直到前几天,我终于在一本叫做《语言学家读菜单》( The Language of Food: A Linguist Reads the Menu )的书中读到了ceviche的来历:原来 南美的柠汁腌鱼生、英国的炸鱼薯条以及日本的天妇罗,都是从同一种食物演变来的! 觉得不可思议吗?我们来仔细看看这段历史吧。

英语版封面

🐟
故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3-7世纪的波斯帝国萨珊王朝,当时有道菜叫作sikbāj,大概做法是醋炖牛肉,sik在中古波斯语中“醋”的意思,bāj则指“炖菜”。sikbāj在当时备受贵族欢迎,甚至在萨珊王朝覆灭后仍由宫廷厨师保留下来,流传到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。在现存最古老的阿拉伯语食谱中记载了sikbāj的具体做法,大致如下:

🍖将牛肉洗净,放入锅中,倒入甜醋没过肉,煮沸三遍。

🍖倒掉醋,加入羊肉,倒入未稀释的新鲜醋没过肉,再次煮沸。

🍖将鸡洗净,放入锅中,加入新鲜的水芥菜、欧芹、香菜、芸香和香橼叶。煮到肉快熟时,捞出绿叶香料。
🍖放入洗净的肥美小鸡,再次煮沸。加入香菜末、百里香、蒜瓣,煮至肉全熟。
🍖最后加入蜂蜜或糖浆、藏红花粉和欧当归粉。熄火,让锅慢慢降温,直到不再沸腾,食用。

复刻阿拉伯美食sikbāj,来自美食博客The Gastropologist。该版本主料为羊肉和鸡腿,未使用牛肉,配菜及调料与上文食谱略有出入。

🐟
很快,sikbāj成了水手的最爱,在伊斯兰世界火速流行起来。受水手青睐很可能是因为醋有杀菌作用,使食物能保存更长的时间,便于远航携带。水手们大概还改进了sikbāj的做法,因为到公元10世纪时,某些版本sikbāj的主要食材已经变成了鱼。而在13世纪埃及的一本食谱中,sikbāj演变成了一道挂袍的炸鱼:
🐟准备鲜鱼、醋、蜂蜜、混合香料、胡椒、洋葱、藏红花、芝麻油和面粉。
🐟将鱼洗净切块,挂面粉糊,用芝麻油炸制。炸熟后取出。
🐟将洋葱切成薄片,在芝麻油中煎至棕色。
🐟在研钵中,将胡椒和混合香料碾碎。将藏红花溶入醋和蜂蜜中,加入香料碎和洋葱。

🐟把酱料浇在炸鱼上,食用。

Sikbāj沿着地中海的港口继续向西传播,由于这些地区并不通用阿拉伯语,菜名也开始慢慢变化。到14世纪,这道菜在加泰罗尼亚语中叫escabetx,在法国西南地区叫scabeg,在意大利语的不同方言中叫schibbeci、scapece或scabeccio。虽然这些单词的拼写各不相同,但是s、k/c、b/p这三个关键辅音都没发生变化。

目前仍流行于意大利莫内利亚(Moneglia)的scabeccio,与埃及炸鱼版的sikbāj很接近

🐟
在沿海地区,这道菜的做法都是炸鱼,显然是与水手们的饮食习惯有关。但是,在有穆斯林活动的内陆地区(包括被穆斯林征服的西班牙),sikbāj依旧是一道醋炖肉。与之相对的,在基督徒人口占主导的区域,比如法国和意大利,无论沿海还是内陆,这道菜的食材都是鱼。因为中世纪基督徒严格遵守斋期的饮食禁忌,不吃红肉,而天主教历法的斋期又特别长,所以当时的食谱中充斥着鱼肉料理。
1492年,基督徒收复了西班牙半岛,加泰罗尼亚语的食谱也被翻译成了西班牙语,escabetx变成了西班牙语的escabeche。到16世纪初期,西班牙和葡萄牙流行着各种不同版本的sikbāj衍生菜式,主要分为两大类,一是escabeche,其做法是先炸鱼(可挂袍也可不挂),然后和洋葱一起浸泡在醋里,放凉后食用。第二类是pescado frito(意即“炸鱼”),鱼肉挂袍炸,不配洋葱,蘸醋食用。

如今西班牙的escabeche

随着收复失地运动的落幕,这道鱼肉料理已经传到了欧洲大陆的最西边,下一步它还要去哪里呢?很快,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最辉煌的大航海时代,它将同时经由三条路线传播到南美、东亚和不列颠。
🐟
16世纪30年代,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·皮萨罗征服了秘鲁,他手下的战士们也把欧洲的食物带到了大西洋对岸的南美,其中有柠檬等柑橘类水果、洋葱,以及再次改良的escabeche——醋被酸橙汁替代。这一点很好理解,远航的船员习惯携带柑橘类水果用于预防坏血症。

西班牙人与秘鲁沿海地区的原住民接触之后,发现他们有生食鱼肉的习惯,而这两个群体的融合后产生的梅斯蒂索人(mestizo,该词特指美洲原住民与欧洲殖民者的混血后代)最终确定了这道菜在南美的现代形态——ceviche,柠汁腌鱼生。

秘鲁首都利马的华裔厨师Javier Wong,人称ceviche之王。老爷子说起话来像香港黑社会一样豪横,去油管搜他的名字即可观各路美食记者采访他的视频。

🐟
在亚洲这边,葡萄牙人于1543年首次抵达日本,并在长崎建立了据点,耶稣会传教士开始在这里生活。在约1639年出现了一本日文的《南蛮料理书》,书中收集了各种葡萄牙、西班牙等西洋料理食谱,其中记载了一道鱼肉料理:把鱼肉切圆条,挂面粉糊油炸,最后撒上丁香粉和蒜末。到18世纪中期,这一菜式在日文中称为天ぷら(tempura),写成汉字即“天妇罗”。

tempura一词的来历至今仍在讨论中。有学者认为这个词来自葡萄牙语的动词temperar,意思是给食物调味;也有人认为来自拉丁语“Ad tempora quadragesimae”意为“在大斋期”,tempora的原意是“时间、时期”。

浮世绘画家月冈芳年的《风俗三十二相》之一:嘉永年間女郎之風俗——右手持箸吃天妇罗,左手背擦掉嘴角的油,姿态优雅,仿若猫咪洗脸。

🐟
就在航海家们主动开拓世界的时候,另一群人却被迫离开家园。还是在1492年,基督徒收复西班牙半岛的同一年,西班牙颁布法令驱逐属地的犹太教徒,几年后葡萄牙也颁布了类似的法令。数万名坚持犹太教信仰的犹太人离开这两个国家,其中相当一部分到了荷兰,随后又去了英国。
据相关文字记载,16世纪中期亨利八世治下的伦敦城里已有葡萄牙人在吃炸鱼。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,犹太社群逐渐壮大,炸鱼蘸醋成了他们的标志性食物,本地英国人也逐渐接受了这种吃法。不过“英式”炸鱼挂袍时用的是面包屑,而“犹太式”炸鱼用的是鸡蛋面粉糊。到19世纪中期,油炸马铃薯传入英国,最终成就了英国的国民食品炸鱼薯条。

查尔斯与卡米拉在某家饭馆吃炸鱼薯条。

🐟
Sikbāj系列美食的故事讲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。上述文字只是《语言学家读菜单》一书中某一章的内容概述。像这样语言+美食考据的章节还有很多,比如:
🍅起源于中国的鱼露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番茄酱的?
🦃原产墨西哥的火鸡为什么会和土耳其重名?
🍦火药的发明如何帮助我们吃上了冰淇淋?
当然,作为数字化时代的语言学家,仅仅懂得埋首故纸堆搞考据也是不行的,作者Daniel Jurafsky还在书中介绍了他和团队在语料库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。语料库语言学,听起来很玄,其实就是“大数据”在语言学领域的应用。
研究者们收集了美国7座大城市的6500份菜单和数万条食客点评数据,一通分析操作之后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相关关系,比如:菜单里使用的单词越长,菜的价格越贵;食客在赞扬昂贵的食物时喜欢将之比喻为sex,而在赞扬廉价食物时喜欢将之比喻为毒品……介绍这些奇奇怪怪发现之后,作者还进一步展开分析,尝试洞察人类的语言、心理与社会。
总之,这是一本能让美食爱好者、历史爱好者和语言学爱好者都感到有趣味的书,玄猫之梯给五星推荐。

繁体中文版封面

🐟
最后补充一点,这本书虽然有简体中文版,但是翻译质量似乎比较差。豆瓣条目下有读者吐槽,简中译者把Venetian(威尼斯人)翻译成了“越南人”,竟愣是让越南人垄断了地中海的香料贸易……

出现这么离谱的错误说明译者、编辑、校对和编审四个环节都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。给出版方留点面子,这里我就不点名了。强烈建议感兴趣的朋友读英文原版或繁体中文版,也希望有出版方能早日重译洗版,不要埋没了这本好书呀。

作者Daniel Jurafsky正在读菜单

前一篇: 贴秋膘书目 吮吸吧,诱惑的果实
后一篇: 一切能够腐烂的都被称为生命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