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花了10年时间,从编辑变成读者

2023-09-25 20:08

Editor's Note

玄猫之梯的编年史~做书首发,现在转回来啦~已看过的朋友请忽略~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做書 Author 陶子

做書 .

记录书背后的故事,和编辑站在一起。

Image

2011年,我硕士毕业,留在首都当北漂,在好几家网站做过内容编辑。那时候年轻气盛,没钱也任性,每份工作(共计五份)都是干两三个月就辞职。最后,我干脆什么工作都不找,每天窝在几平米的出租屋里翻译图书。

到2012年底,积蓄差不多耗尽。圣诞节前夕染上甲流,连发了好几天高烧,跨年那天终于退烧,哆哆嗦嗦站到阳台上看了一眼五环外的夜色。当时许愿新一年里找份真正热爱的工作,不再随便辞职了。


01

正经工作


2013 年3月,看到新星出版社的科幻产品线“幻象文库”在招图书编辑,我兴奋不已,赶紧申请去面试。我是多年的科幻迷,专业学的汉语,这两项结合起来跟科幻图书 编辑的匹配程度还是很高的,所以顺利被录用。入职后我跟我妈打电话说,我找到正经工作了。我妈问,什么工作。我说,做书。我妈安慰我说,哦,印刷厂当工人 也挺好的。


幻象文库当时有两个人,部门领导和另一个编辑,我是第三者。新手入职都得从接盘做起。选题策划营销发行之类的跟我统统没关系,我只负责编辑加工译稿。与排版、设计、印刷等部门的沟通都是领导亲自上阵,我在旁边参观学习。腰封上的宣传语也都是领导拟定的。


我接的第一个盘是拉里·尼文和杰里·波奈尔合著的《撒旦之锤》。文件下印厂的那天深夜,我突然感觉书里还有好多错误没改出来,当场从梦中惊醒。


就这样一盘一盘又一盘,两年时间里我一共接了六盘。



02

博尔赫斯


2014 年,我接的最认真的一大盘是吉恩·沃尔夫奇幻史诗的《新日之书》。因为原文实在太难懂,我跑去沃尔夫的粉丝论坛发帖求助,然后发现有人研究《新日之书》写 了博士论文,还发现有人编了一部词典,专门解释书中的生僻词汇。我去亚马逊买来了这本原版的Lexicon Urthus: A Dictionary for the Urth Cycle,果不其然,绝大多数费解之处都找到了答案。


查 过不少参考书后,我意识到《新日之书》里有大量“梗”都是与博尔赫斯相关的,而当时我还没读过博尔赫斯的任何书,难怪看不懂!前面说了,我是个科幻迷,上 大学期间,除了汉语专业的书籍,闲书几乎只读科幻小说(连奇幻都不看)。我意识到自己的阅读范围太窄了,该好好补补了。


Image

那段时间,我白天在办公桌前逐字逐句地死磕《新日之书》,晚上回家瘫倒在床,举着kindle恶补博尔赫斯。很快我就被这个阿根廷的半瞎老头迷住了。当时痛心疾首地跟朋友抱怨,我怎么现在才读博尔赫斯啊,我这二十多年算是白活了!


《新 日之书》做完之后,我被博尔赫斯激活的阅读之魂仍在渴求更多。这一时期我开始阅读横跨主流和类型文学的作家,博尔赫斯之后是卡尔维诺,然后是玛格丽特·阿 特伍德、安吉拉·卡特。国内作者中,朱岳早期的小说因为有很重的博尔赫斯味,也被我揪出来狠狠读了一通。当时还有一个很喜欢的作者是李娟,虽然她的散文跟 类型文学毫不相关,但我就是很喜欢。



03

一步之遥


说 回接盘的事。接盘的问题在于你没得选,再不爱看的书也得硬着头皮认认真真地至少读三遍。我接的最痛苦的一盘是拉里·尼文和杰里·波奈尔合著的《上帝眼中的 微尘》。这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厌女的科幻小说,忍着恶心做完这本书之后,我把两位作者以及他们的指导教师海因莱茵拉进了黑名单,发誓以后再也不看这三个人 的书。


所幸,做完《上帝眼中的微尘》之后,我为期两年的接盘生涯结束了。虽然还没有自己的选题,但是我已经能负责文字之外的环节,比如找译者试译组稿、联系插画师绘制封面、写营销文案、制定预算等等。


这一阶段我做得最认真的一套书是《雷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》。这套书除了选题是编辑室集体确定的,其他所有环节都是我负责执行的——离所谓的全栈编辑只有一步之遥了。


原 版书是比板砖还厚的一大本,一共100个短篇小说,我决定把它拆成四册。这样一来多出了大量统筹工作,如何调整篇目顺序,如何给译者团队分配任务,如何确 保四册书以稳定的节奏出版——这些都是我以前没遇到过的问题。不过没关系,毕竟领导就在旁边,有困难随时可以请教。那段时间我学到的东西比之前两年加起来 还要多。

Image


04

自己的选题


我 一直期待着自己能独立策划选题的那一天。我无数次想象,领导把我叫过去,郑重地对我说:“陶子同学,从今天开始,你就是可以独当一面的编辑了”然后把一卷 扎着红丝带的纸递给我。我庄严地用双手接过,解开丝带,展开纸——一张空白的选题申请表。我向周围的同事们展示这张空白的选题申请表,大家报以热烈的掌 声,编务老师过来拍拍我的肩膀,社长坐在自己办公室里远远看着,一边抽烟一边对我点头……


为了给这一天的到来做好准备,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原版书,当然还是主要与科幻奇幻相关的品种。那几年在亚马逊买进口图书很方便,所以遇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书就会买一本收藏。


有 天午休时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快递,拆开一看,是自己几周前订购的原版书。那本书用高克重的铜版纸全彩印刷,所以很沉。书里有各种照片、插画、图表、专栏、 附录、棋盘、迷宫、练习题,五颜六色热闹至极,像小朋友的游戏书,但内容都是讲如何创作科幻奇幻小说的。我在工位上翻得津津有味,领导看见了也觉得有趣, 就让我拿上书跟他去大领导的办公室——大领导是分管我们部门业务的。


进了办公室,领导把书递给大领导,说了一句“这是我们编辑室陶子买的”。两人一边翻看一边讨论,他们说什么我一句都没听进去,实在太紧张了。只记得最后大领导说,这本书这么复杂,陶子做起来会很辛苦。


什么!这……就是我的第一个选题吗?是不是难度有点太大了!我晕晕乎乎地走回工位,然后发现,原来选题申请表是电子的。


我 的第二个选题是架空历史科幻小说《日本合众国》。2016年3月原版书一上市我就找来读了。虽然很喜欢这个故事,但是感觉题材敏感,而且作者是个国内没听 过新人,所以没打算报选题。过了没几个月,版代开始发邮件兜售这本书。某天下午闲聊时,领导提起了版代的推荐。我说这本我已经看过了,讲的是假设轴心国打 赢二战,万恶的日本帝国用大型机甲统治北美西海岸的中二故事。听我介绍了半天,领导说既然菲利普·迪克的《高堡奇人》能出版,这本应该也可以,你报个选题 吧。


多年以后,每次面对“顺水推舟”“因风吹火”这些成语,我都会回想起领导让我报选题的那个遥远的下午。



05

南方


2017年,我的个人生活出现了巨大的转折:全家人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讨论,决定离开北京,搬到南方去休养生息。于是离职、退租、变卖二手、打包行李,一通折腾之后,四口人两只猫终于坐上飞机,往南,往南,再往南,直到抵达南半球。


我 们在安第斯山脉的一条巨大褶皱里安顿下来。我从行李箱中掏出了还没做完的书——是的,我手头还有三个自己的选题没完成,包括《日本合众国》和那本热闹至极 的《奇迹之书》。虽然离职了,但我没法把这些书交给别人去做。做过选题策划的编辑都会有这种控制欲吧?何况我曾饱受接盘之苦,孔夫子教育我们,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。


Image


我 开始继续工作。先买了一台廉价的喷墨打印机,把书稿一页一页打出来,编辑,把改红的地方一页一页扫描进电脑,发给排版的同事。几天之后,校对老师又把需要 改红的地方一页一页用手机拍照发给我……如此循环往复,直到审校结束。出版流程最后的几个环节必须现场完成,我无能为力,只好都麻烦同事代劳。我不知道同 事替我选的纸摸起来是什么手感,不知道打样的色彩看起来如何,也不知道封面工艺的最终效果。


2018年,这三本书都顺利出版。在我短暂的编辑生涯里,一共只拥有过三个自己的选题,但是我没能跟到最后的,也正是这三个选题。



06

来者不拒


也是在2018年,我慢慢从图书编辑变成了图书译者。前同事们大概觉得我处理文字还算靠谱,纷纷给我介绍翻译活儿。因为翻译图书,我又接触到了更多其他出版机构的编辑,很快,我的微信联系人里就满是编辑——比原来在北京上班时认识的编辑还要多。


一 开始我翻译跟科幻奇幻相关的图书,比如莱姆的小说《其主之声》,漫画版的《华氏451》和《德古拉》。因为赋闲,有的是时间,我对约译稿的编辑来者不拒, 所以也译了一些与科幻无关的东西,比如伊舍伍德讲述三十年代欧洲动荡生活的自传体小说,约翰·迪克森·卡尔的密室推理,还有一大堆儿童绘本。


阅 读也和生活一样变得很悠闲,因为再也不用发愁找科幻选题,大脑一下子对所有类型的中文图书都敞开了。回顾自己在豆瓣上标记的条目,那两三年里看得东西真是 乱七八糟,从《漫长的告别》读到《停车暂借问》,看完《人间失格》接一本《叫魂》。在这个毫无章法的乱读阶段,我最爱的是宅男小说家森见登美彦。读完《有 顶天家族》和《春宵苦短,少女前进吧!》,森见老师在我心中的地位已经直逼博尔赫斯。


这几年虽然也看原版书,但读得很偷懒——专找那些图多字少、内容轻松的东西看。偶尔读两本正经书,刚看两行就得去拜会周公,然后被Kindle拍脸叫醒。



07

玄猫之梯


进入三年疫情。2020年6月,因为封控在家闲得慌,我开始在豆瓣上推荐自己读过的原版书(也就是那些图多字少、内容轻松的东西),并把这个小项目命名为“玄猫之梯”。


“玄猫之梯”是指我的黑猫由美曾有一架小梯子,她喜欢爬上去远眺窗外。在另一重意义上, “由美”是我翻译图书时的笔名,“梯”指书籍,因为高尔基老师说过,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


Image

2014年,由美在爬她的梯子


没过多久,因为不堪忍受豆瓣的审核机制,我把重心转移到了微信公众号。这一阶段的更新坚持了半年,在发布的所有内容中,最受欢迎的是漫画《婊子星球》。这套书也是我开始关注女性主义图书的起点。


进 入2021年,写完年度书单之后,玄猫之梯迅速陷入荒废状态,因为我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兼职工作:为一家商业咨询企业翻译文件,中英互译。此前我对商科一窍 不通,也没有做过如此高强度的笔译,一开始干得很费劲。每天下班之后只觉得筋疲力尽,脑子里是一团浆糊,完全不想再看书了,尤其是英文书。我开始沉迷于游 戏,每天捧着Switch玩《动物森友会》,要么就是追剧、看电影。2021年就这样嗖的一下过完了。



08

重启试试


2022 年,虽然已经不玩游戏了,但我还是懒得看书。4月,我开始追HBO新出的电视剧《东京罪恶》(Tokyo Vice)。剧集讲述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年轻美国人在《读卖新闻》当记者,揭露暴力团犯罪,他由于工作太认真而惹来杀身之祸。这部电视剧使我陷入莫名的怀 旧情绪中,也许是霓虹闪耀的歌舞伎町有一种威廉·吉布森的赛博朋克小说的调调。


就在我越看越入迷的时候,第一季戛然而止,于是我找来了英文原著——当时由于太久不关心国内书业动态,并不知道译文纪实书系已经同步推出了此书中文版。读了几章之后发现这本回忆录比电视剧更精彩,于是我花两个晚上读完了整本,而且意犹未尽。


我 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关注作者杰克·阿德尔斯坦,还发了一些书摘和读后感。没想到作者也关注了我,并留言推荐罗伯特·怀廷的书。这位怀廷也是美国人,在日本生 活了六十年,我找来了他研究暴力团历史的专著Tokyo Underworld(1998)和他的自传Tokyo Junkie(2021)。


很快,我把这两本书也看完了,然后猛地意识到自己看英文书已经不犯困了,而且阅读速度也提高了。反思了一下,可能是每天写商科翻译练出来的。总之,封印了一年多的阅读之魂就这样苏醒了。


那段时间我朋友圈里有位《离线》杂志的编辑,隔三岔五就念叨新一期的《重启试试》。因为见过太多次,这四个字几乎印在了我的视网膜上。于是我想,要不玄猫之梯也重启试试?



09

玄猫之梯2.0


决定重启之后,我开始用新学到的商科视角看问题。玄猫之梯虽然基于我的私人阅读兴趣,但仍需要做为一个自媒体品牌来运营。


首先,找到差异化定位。我主要介绍没有中译本的外文原版图书,这足以把我和99%的读书博主区分开。第二,展现鲜明的主题。我只介绍自己读过的书,所以我不能再毫无章法地乱读了,而是必须给自己制定系统的阅读计划。


从 2022年10月重启到现在,正好一整年。经过尝试与调整,玄猫之梯目前的模式是每个主题介绍8到12本书,汇总一份主题书单,然后进入下一个主题。这一 年里我重点介绍了62本书,大多数分布于六个主题之中:2022万圣节、贴秋膘、另一种生活、女性主义、敌托邦,以及2023万圣节。还有一些图多字少、 内容轻松的书,列在主题书目之外——这些治愈系的小书有不少是关于猫的,毕竟黑猫由美是项目的冠名主编。


由于阅读比前几年有条理,我很快就摸清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书是哪些,这些也是玄猫之梯会介绍的:非虚构类主要关注回忆录、传记、游记、人类学调查、纪实文学和真实犯罪;虚构类主要关注类型文学中的科幻、奇幻、恐怖、民间文学。


玄 猫之梯的关注者中有不少是图书编辑,有时觉得我介绍的书值得引进,就会拿去当自己的选题。当然最终进入出版流程的少之又少(目前好像只有两本),因为图书 编辑找选题时束缚重重,而我作为一个自由自在的读者,选书时没有任何顾虑。即便如此,我依旧怀念自己做书的那几年。每当有编辑朋友感谢我推荐选题时,我都 会说,不用谢,让我过过干瘾。


时间就这样从2013来到2023,我就这样从一个编辑变成了一个赖在出版圈不愿离场的读者。


最后推荐几个实用的网站,希望能对做书、译书和读书的朋友有一丢丢用处。


Image

https://bookmarks.reviews/


一本热门新书上市后,各大媒体的书评栏目都会介绍,但是这些书评散落在不同网站,挨个手动检索很麻烦。而且新闻媒体的官网往往有付费墙,不让免费阅读。但我为了综合评价一本书而花钱订阅好几份报刊,这也太奢侈了吧?


被誉为图书界烂番茄的Bookmarks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。它聚合各大权威媒体对新书的评价,摘录其中最关键的评论段落,并分四档给出评分:厉害、挺好、还行、太烂。如果你想了解英语出版界最新、最受关注的图书,只访问Bookmarks一个网站就够了。


但 是Bookmarks也有不足之处:一是未被大媒体“翻牌子”的新书不收,导致很多小众好书被忽视,二是只有最近十年左右的数据,没有对老书的评价,三是 检索、标签、联想推荐等功能不太好用。如果你的需求落在这三点中,恐怕还是得去Goodreads或使用Google慢慢检索。


Image

https://publicdomainreview.org/


人人都知道公有领域中藏着很多有趣的文本和图像。不过因为内容太过驳杂,想从中找到新颖且有出版价值的选题好比大海捞针。


The Public Domain Review就是专注于在故纸堆里淘金的一份网络期刊,堪称人类文明的潘家园。每天都有职业“宝藏猎人”在这个网站显摆自己的新发现。推荐对公版书感兴趣的编辑没事去逛逛,说不定你能捡到宝。



Image

https://www.shmoop.com/students


Shmoop 是一个英语世界的教辅网站,汇总了大量图书的详细内容介绍和分析(包括主题分析、人物分析和结构分析)。网站收录的书不仅限于荷马、莎士比亚、托尔斯泰这 类文学巨擘的作品,也有很多当代畅销书,比如我搜索关键词game,就搜出了《安德的游戏》、《饥饿游戏》和《权力的游戏》。


编辑和译者朋友在工作时如果遇到作者掉书袋,需要快速且深入地理解某个文学典故, Shmoop就非常好用啦。读者朋友如果出于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需要假装读过某些书,那么Shmoop也是你走捷径的不二之选。


Image

前一篇: 我不知道我去年夏天干了什么
后一篇: 一切能够腐烂的都被称为生命
返回列表